分为资格审查、身份信息及头像采集、网上报名及缴费、核对确认4个环节。
1、报考资格审查
报考者须按照报名地要求,提供本人有关证明材料,接受报考资格审查。
报考资格审查工作由县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报考资格复查工作由县级、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共同负责。各地要在当地招委会(含承担相应职责的机构,下同)领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职责明确、严格规范、便捷高效的高考报考资格审查办法。
报考资格审查的重点是初次户籍登记不在我省的报考者的户籍(或父母居住及参保缴费)、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要按照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2号)要求,坚决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跨省(市、区)获取在陕高考资格的“高考移民”行为。要会同公安机关,对单独进行户口迁移、有组织集体户口迁移等各类涉嫌“高考移民”的情况严格审核把关,对公安机关发现的通过办理非正常户籍迁移手续等违规落户的报考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在陕报考资格。要会同有关学籍管理部门,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学籍信息查询系统”,严格审查初次户籍登记不在我省的报考者在陕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取得方式和入学注册手续,学籍注册和实际就读是否一致,学籍信息变更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确认学籍真实并符合规定,严禁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者违规报考。
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汇总辖区内通过审查的初次户籍登记不在我省考生情况,并报所属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备案。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将辖区内初次户籍登记不在我省考生登记造册,请有关学籍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考生学籍(实际就读)、户籍(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居住)和参保缴费情况进行复核。对经查实确属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坚决取消其在陕报名资格。
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将通过审查的初次户籍登记不在我省考生,在其学籍所在(毕业)中学进行公示,公示信息应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注册学籍时间、户籍迁入我省时间、父母户籍(居住)与参保缴费情况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各中学要将高考报名政策告知工作前置。在初三年级开学 、中考 报名、高一新生入学等时间节点,将我省高考报名条件、办法等政策规定及时、准确地告知每一位在校中学生。对初次户籍登记不在我省的学生,要采取逐人告知并要求其本人和家长签署《政策知晓书》的办法,确保高考报名政策宣传无遗漏、无死角。
对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监管不力,造成不符合条件者蒙混过关、违规获取我省高考报考资格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对有关单位主管领导进行问责。对组织或参与“高考移民”活动以及为伪造户籍、学籍档案等行为提供便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身份信息及头像采集
通过报考资格审查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采集居民身份证信息和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
采集考生身份信息和头像时,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须进行报考政策告知,要书面告知考生的内容包括:毕业类别、考试类型、语种、科类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选考科目等5项报名信息,一经确认不得修改;当地考生申请享受录取照顾政策;残疾考生申请享受合理便利的截止时间及申请方式;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国家免费医学生和农村订单定向大专医学生报考条件及资格审核办法等。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须签署《政策知晓书》,由县级招生考试机构留存。
考生头像采集要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进行,务必确保头像符合要求。要严格核查考生身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人、证、照”合一,严密防范“高考移民”和借机代考者。对在采集头像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考生,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
3、网上报名及缴费
考生须于2025年11月1日9∶00至11月7日17∶00,凭县级招生考试机构生成的报名条,登录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网址:https://www.sneea.cn )或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网址:https://www.sneac.com ),完成网上报名及缴费手续。考生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后,查验本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认真阅读《考场规则》《2026年高考考生诚信承诺书》《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同意履行诚信承诺后,填报个人信息。考生所填报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考生须对个人信息负责。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代替考生填写应由考生本人填写的信息。







